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發行機關:考試院
  • 發行人:劉建忻
  • 創刊日期:2021年1月29日
  • 發行機關:考試院
  • 發行人:劉建忻
  • 創刊日期:2021年1月29日

第6期

數位大臣的迷因新解

唐鳳 行政院政務委員
行政院_唐鳳政務委員2(美編選定)

我們要為開門造車打造一個舞臺,鼓勵創新,廣納意見,將利害關係人轉化為共創關係,讓政府轉型愈轉愈行。

本篇文稿節錄自國家文官學院110年度晉升官等訓練「智慧政府與數位服務(基礎篇)」數位課程影片,該影片係由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陳敦源及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臺灣數位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斌妤,共同訪問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

政府不轉不行 愈轉愈行

在現今疫情肆虐高漲之時,世界各國政府都在力推數位轉型。我們先思考一下,何謂數位?顧名思義,「數位」就是不只1位,傾聽不只1位的講話,保障全部參與的權利,這就是數位的實質內涵,資訊科技(IT)只是連結機器與機器,至於數位則是強調人與人間的連結。「轉型」就是指對於變化的處理能力,亦即當新的外在情事出現時,我們能予以回應。換言之,政府在此時「不轉不行」,而且是很多人共同參與,如此一來,各部會就不用閉門造車,大家可以開門造車,才能夠「愈轉愈行」,這就是數位轉型真正的意義及必要性。

政府數位轉型的目標DIGI+

政府數位轉型目標聚焦於DIGI四個主軸,分別代表「數位基盤Digitization)」、「數位創新Innovation)」、「數位治理Governance)」及「數位涵容Inclusion)」。簡單來說,「數位基盤」是建置基本資通訊設備,「數位創新」則強調創新不是洪水猛獸,而是有一套創新的機制試行,例如總統盃黑客松;「數位治理」是有關政府與外部溝通的管道,包括開放政府、政策公開討論、資料治理等;「數位涵容」則希望藉由推廣管道,讓所有不同利害關係者都能為自己發聲。也就是說政府轉型是希望透過數位的基盤達到創新,融合大家對創新的看法達到大部分人都可接受的共同價值治理,本來不敢、不能、不願意參與的人,都能被考慮進來,最後達成數位涵容。

打破既有藩籬 重組資源創新設計

隨著資通訊科技的發展,面對大量的民眾意見,公務人員要具備何種新能力來面對數位轉型?在疫情之前,很多人認為上班就是要打卡,但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開始在家上班、使用視訊會議,再加上AI技術的發展,也加速我們對於組織層面流程再造的思考,人們開始檢討日常工作流程,思考將例行性、重複性工作交給科技來做,而需要強化創造力的,則培訓員工來創新思考。

省時省力降風險 增進彼此互信與分享

數位轉型的目的在於省力省時、降低風險、及增加互信。因此,面對政府數位轉型,公務人員首先要能判斷哪些工作是有意義、哪些是無意義,然後檢討工作流程,將無意義的工作轉型或自動化;其次,能辨識哪些工作適合由公眾共同參與以降低風險,能邀請多方利害關係人共同討論以解決問題;接著,要適當運用跨部門協作,也要不吝於向民眾分享,哪些想法是藉由民間力量完成的,以增加民眾與政府間彼此的互信,例如設計口罩地圖的吳展瑋、重新設計報稅軟體的卓志遠、減塑政策提案者王宣茹等,都是我們廣納民間力量完成政府政策的實例,而開放政府中常使用的協作會議,也是跨部會集思廣義的好例子!

廣納青年培力 推動數位社會創新

 社會創新簡單講就是關於眾人公共利益之事,「眾人之事、眾人助之」,任何人都可以來提案參與,此與上述開放政府互為表裡,而總統盃黑客松就是社會創新的具體展現,例如針對載送蘭嶼病患發生黑鷹直升機墜毀失事的事件,就有政府同仁與民間合作組成團隊,在2018年總統盃黑客松以電子化會診平臺提案,改變就醫及醫療的模式,降低空中後送的風險。在制度設計上,我們要能「開門造車」打造一個舞臺,鼓勵青年創新,廣納這些意見,將這些利害關係人轉化為「共創」的關係,這樣才符合政府轉型「愈轉愈行」。

積極參與OGP 推動數位外交

談到推動政府數位轉型,也必須提到國際組織—開放政府夥伴關係聯盟(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簡稱OGP)。過去設計代議民主制度時,沒有網際網路,個人意見表達多半透過投票。OGP是希望藉由當前網際網路的發展,達到透明、參與、當責、涵容的四大價值,例如在臺灣我們可以透過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Join平臺)監督的功能,就可以知道中長程計畫的執行進度,這是「透明」;而民眾可以在Join平臺表達意見及討論,共創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就是「參與」。

至於在數位外交上,政府的角色比較接近「建立一個有公信力的平臺」,讓各方都能有簡單、開放的方法來獲得可靠的資料,而實質的內容與夥伴關係則是靠每個人的公民身分建立,讓公民力量、臺灣力量能在國際上展現,所以,人人都可以做數位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