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中緣起
110年開始,迎來被疫情困住的3年。110年度高階文官訓練的課程先是停訓,並往後延了一年,111年開始啟動線上課程,並同步開始了到企業實習的課程,據知這也是高階文官訓練計畫採取企業實習的第一屆。於111年6月15日至同年8月22日期間,感謝華航給予的機會,我們4位學員被選派往中華航空公司,以董事長謝世謙先生為業師的企業學習課程。
在課程開始進行之前,華航透過人事單位來詢問學員,有沒有特別想要知道的議題?事前規劃課程非常重要,希望對受訓者在議題期待上有所規劃並反應。從華航課程的規劃中可以看出(如圖1課程表),這次企業實習,是以董事的觀點,定位這高層級的訓練,課程結合學員需求規劃,包括罷工危機處理、公共關係、疫情因應、企業永續、模擬機艙體驗、後勤維修等,而各個部門及主管,都規劃高規格的教育訓練內容,可以說是兼具議題性和全面性了解的豐富課程。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其一為大量由部門安排的簡報課程和實境參訪,呈現企業的分工和細節,其二為和各主管的會議與勞動法規專題演講,這進行了學員和企業之間的雙向溝通,達到企業主管對4位學員的基本認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2次參與(其實是旁聽)全企業的擴大主管會報,可以窺見企業當下的狀態,及時滾動修正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簡稱KPI),以及謝董事長領導風範。
感謝並希望這一切的收穫,沒有辜負所有過程中的善意、機制設想,及致力善待我們的人。
華航:重新認識的臺灣國航
中華航空公司,是誕生在冷戰國際歷史結構的現代臺灣企業。在新時代的視野中,展開她獨有的歷史與社會脈絡。華航過去以故鄉臺灣來標示海外國人的鄉愁,並把衣錦還鄉或浪子回頭的故事,都包容在她體貼的飛行之中。未來自詡用飛行來創造我們的幸福夢想。
一、華航在疫情中的表現
華航在疫情3年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正視危機、迅速反應、並實現員工照顧企業價值,創造盈餘。從初期預估109年會虧損500億,結果當年不但並沒有出現虧損,在迅速將客機貨艙及座椅席供作貨運+貨機機隊應變,在110年,國際貨運價格由原來的每公斤公里7元上漲到21元,反使當年因為加強貨運機隊而大有獲利。另外例如在111年仍看不到解封的條件,提出永續華航因應計畫,包括改善工會的關係,疫情中沒有裁員,並且鼓勵員工利用疫情期間出國進修等。又例如謝董事長在疫情危機期間,了解到現金流的風險將直接威脅公司存亡,要求原來的財務月報表,改為每3天預報1次,這是極需上下一心的困難任務,而華航走了出來。
二、華航的透明性優勢及國際舞台上的角色
華航具備透明性的優勢:因為她的公股成分,讓華航比其他航空公司有更大的透明度,面對公眾有更高的可課責性,因此,企業內部意見不致輕易被漠視,而具有類公有企業的權利組成,讓更具理想性的外部輿論得以產生影響力。這些雖然在管理上更不容易經營,但卻是體質更為健康的公司企業,使她具有更高的靭性、更包容的民主,以及更多元的創造力。這是公部門很需要學習的。
華航同時也負擔一定程度的國家公共任務需求,在市場邏輯之外,亦負有社會公器的角色。在早期的國際關係拓展(例如沙烏地阿拉伯、建立全球航線)、或執行國家安全任務、緊急跨國運輸需求、國家形象塑造等,華航都得以私企業的組織執行公共任務。109年,面對這人類百年大疫,華航也以天空國家隊,和臺灣人一起沉著堅定地走過那全世界的慌亂與悲傷。疫情肆虐下,迅猛的外來衝擊,華航經營領導團隊,表現了靈活的治理決策與迅速反應,在逆勢中達成前所未有的盈餘表現,勘為當代奇蹟。
臺灣被孤立的國際情勢困難時局,華航是臺灣的代表。初期為國家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源,足跡踏入沙烏地阿拉伯,奇蹟的布建起虧本無以為繼的全球航線、華航也參與臺灣人一只皮箱拓向海外的經濟奇蹟、海外黑名單回家踏破獨裁國門的民主奇蹟、在在都有華航飛行者的參與,華航信念「用飛行來創造美好」,其實也是臺灣的故事。這一切值得用華航博物館來講精彩的故事。
三、華航企業園區的管理與永續承諾
在桃園的華航企業園區,環境經營自有其氣質,低調極簡、呈現效率,環境讓人專心但不至於緊張,這是呈現人性管理與企業效率很好的平衡。雖然有很多觀念、價值、共識必須和員工溝通,但是在辦公室的公共領域,並不浮濫的使用廉價標語,也不虛假的過度佈置。另一方面,相較於政府機關,即使是像華航這樣的國營企業,在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簡稱ESG)制度的影響力是紮紮實實的存在,從外在的企業形象、內部預算編列、員工日常生活,都遠比公部門的作為更具體確實,這是另一個出乎意料的體會。「華航是永續企業」的承諾不是標語,而是真實行動,執行非常徹底而具有決心;例如它體現在生成一般廢棄物最多的員工餐廳區,清楚而精簡的廚餘餐具回收區,用餐區不過度的照明,可以不開燈就不會點燈。整個餐廳區井然有序沒有異樣味道、沒有油湯殘留而生的粘噁。它也體現在盥洗室裏,固執的提醒著華航的永續承諾。
總之,屬於臺灣的華航太有故事,飛行原本美好。當下的厲害團隊經營出一個令人羨慕的國度。
業師:有關謝世謙董事長的領導觀察心得筆記
計畫中的業師,謝董事長並不著意個人傳記式的傳達自己(在網路世界沒有祕密的現在,這應該是學員的責任),相反的,他用工作中的身影來回應這次企業實習計畫中業師的角色,這很大部分不是靠社交言語,但效果極好。我在2次謝董事長全程主持,對話精準深刻、極有效率的擴大主管會報中,映照著我深知自己的不足與共感,不單單在公務運作收穫很多,在自己人生與個性感悟更是珍貴。
一、從課程的安排到執行,顯示董事長的指揮具備深刻穿透性的領導力。(他當一回事在做,整個部屬團隊的回應力量就非常可觀。)
二、會議主持極有效率,對問題、數據、情勢之掌握非常完整,在短時間內就必須傳達看法並決策。(領導人對趨勢掌握、危機提醒,往往在團隊運作中,就無形的趨吉避凶。)
三、對企業目標達成具備支配關鍵,但非企業所能改變的外在環境(例如國際現實),不做情緒及價值上的評論。(因為這樣做於事無補,而且會上下內外傳染。更糟的是他會變成失敗的藉口。)
四、冷靜而理性,溫和、耐性,看不到脾氣,但是也沒有笑容。連誇獎都不會誇張。(穩定可信賴是領導重要特質。)
五、對團體內的雜音採取包容,但也表達態度並採取行動。(特別是員工在社群網路與自媒體中的異見,要控管的是對企業的風險而不是個人。)
六、對員工在業務產生的「不見容」個案,以制度改進的方式思考。個案的糾錯或矯正不必為重點。(求大善不追小惡)
七、管理方式具備同情心,用人性思考業務執行,理解人本身有體能和專注上的極限。
對「高階文官企業實習制度」的想法與建議
一、擴大參與企業運轉核心會議
高階文官通常在他們原本的職務上,主持或參加了無數的會議,對於會議有種近乎本能的理解能力,能非常的快速進入會議情境。謝董事長採取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讓我們參加(主要是旁聽)由他主持定期的一級主管會議。
我們都知道一個企業的定期一級主管會報,就是企業的運轉核心。從中可以知道非常關鍵的企業價值、日常營運、趨勢變化、外在威脅,以及一起凝聚而成的因應之道。學員可以參與其中,從而一併領略了領導決策的過程,是非常值得持續並審慎擴大實行的文官訓練機制。
二、盡量開放企業決策運作機制過程
在這個理想機制中,原本期待近身觀察業師/企業領導人的特質,要求業師有一定時數的相處或分享,並非一定必要。因為在彼此並不充分信任與熟悉狀況下,放下心防來達成理解或分享心得,需要時間。但時間卻是兩方最欠缺的。而我給未來業師的建議是,在評估無害的前提下,盡量開放企業內部決策運作機制的過程,這些對高階文官而言都是珍貴的啟發。
三、在困境中仍應保持韌性和自信
實習前後,我受教和改變的非常多。從實習前帶著挑釁的問題「China Airlines,如何代表臺灣國家航空公司?」到最後我得到答案,謝董事長說:「不管怎樣面對這個問題,能飛得出去,才是最重要的!」這答案和當下臺灣國家處境一樣意味深長,充滿了在困境中不放棄努力的韌性和自信。
與導師呂建德副主任委員(右3)拜訪業師謝世謙董事長(左3)
職務見習:體驗模擬駕駛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