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發行機關:考試院
  • 發行人:劉建忻
  • 創刊日期:2021年1月29日
  • 發行機關:考試院
  • 發行人:劉建忻
  • 創刊日期:2021年1月29日

第18期

看懂數字說的話

劉建忻 論壇發行人

公務人力統計是一個龐大的資料寶庫,當中蘊含的現象和趨勢,非常值得解讀。考試院按年、按季甚至按月發布人力資源相關的統計數字,這些中性而冰冷的數字,也經常引發有熱度的詮釋討論及新聞效應。但我們發現,許多對統計數字的解讀,經常和真實的狀況有一段差距。

明明「數字會說話」是一句大家都朗朗上口的話,但人們看著相同的真實數字,卻常常說出彼此相反的話,做出不同的解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因不外乎這幾個。首先,我們可能只看到整體的統計,卻沒有深究當中的分項,因此解讀的角度籠統而失真。例如性別平權工作者很關注的公務員性別比例,其實全體的統計和分類的統計,分別訴說著不太一樣的故事。(請參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施能傑所撰「女性公務員依舊弱勢?」一文)

其次,我們可能會選擇性地解讀數字,以吻合心中想表達的主觀論述。例如公務人員的年齡變化,是否真的上升到「老」的程度?而年齡提高就是壞事嗎?這需要從國家人力結構整體趨勢及跨國比較中,進一步客觀探究。(請參見銓敘部政務次長朱楠賢的「公務員變老了嗎?」一文)

第三,我們可能過度放大了短期變化的意義,誤以為這就是長期的趨勢。例如最近很多媒體關注的「鐵飯碗變少」的議題,就是只看到最近1年的數字變化,便以為公務人員人數降低了,卻忽略了過去10年幾乎年年增加的趨勢。

另一個例子是,近年公務人員考試的報名人數下降,有人說這是年金改革效應,也有人說那是少子化的影響。但這兩個說法,都無法完全解讀過去15年來國考人數高低起伏的變化,也忽略了國考與經濟情勢變化連動的因素。(請參見考選部考選規劃司司長江宗正的「國家考試不再熱門了嗎?」一文)

第四,我們可能只看到絕對數字的呈現,卻忽略了相對的比較。例如退撫基金在今年第一季呈現虧損,立刻引發外界批評;但如果把全球股市的大環境變化納入考量,並且比較其他政府基金的虧損幅度,退撫基金的表現其實在這段時間相對最好的。(請參見退撫基金監理會執行秘書高誓男的「退撫基金經營得如何?」一文)

這一期國家人力資源論壇,我們從完整解讀統計數字出發,解析幾個外界對考試院業務存有迷思的議題,並進一步提供更全面的分析。也希望透過與社會積極的對話,讓國家人力資源的現象與政策,能有更深入周延的討論,成為考試院業務成長精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