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發行機關:考試院
  • 發行人:劉建忻
  • 創刊日期:2021年1月29日
  • 發行機關:考試院
  • 發行人:劉建忻
  • 創刊日期:2021年1月29日

第10期

迎接素養新世代:走進108課綱的高中教學現場

周維毅 臺北市立內湖高中公民老師
內湖高中周維毅老師1(作者選定)

在108課綱的催化下,高中課程朝向多元化發展,以素養導向教學的實踐程度,雖存在縣市及校際差異,但確實已對教學現場帶來明顯的影響。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簡稱108課綱)於108年8月正式上路,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期望以「核心素養」貫穿課程發展,希望培養學生探究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政策上路後,108課綱對於高中教育現場產生了何種影響?而此變革對於文官考選可以帶來什麼啟示?

不只是學會知識  108課綱更重視活用知識及適性探索

社會上對於高中教育的認知,主要是教授學生各領域的學科知識,而大學入學考試也是以學生是否精熟學科知識為測驗方向。在108課綱下,學校的課程與教學,以及大學入學考試皆有劇烈變革。在課程方面,除了部定必修課程,各高中可依學校及學生特性發展校訂必修課程,校內也會開設多元選修課程、探究與實作課程,在彈性學習時間亦可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及選修微課程等。

在108課綱的催化下,高中課程朝向多元化發展,逐漸蛻變出嶄新面貌。以校訂必修課程為例,有學校以海洋議題為核心,帶領學生認識海洋文學與藝術、關心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並發展解決相關問題的對策;也有學校著重培養學生專題寫作的能力,由不同領域的老師引導學生進行專題探究,從高中紮根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寫作能力;當然,也有學校透過跨領域的文本帶領學生學習閱讀策略,養成擷取訊息、統整解釋及省思評鑑等能力。筆者也觀察到,新課綱素養導向教學的實踐程度,雖存在縣市及校際差異,但確實已對教學現場帶來明顯的影響。

高中宛如「小大學」 孕育出素養新世代

自高一開始,學生可以排定選課志願,依照選課系統分配到較感興趣的課程,藉此多方嘗試、探索自我。依據課程性質的差異,常見的學生作品包含學習單、實作作品(例如:影音檔、手作作品、程式設計檔等)、實驗及活動紀錄、主題式專題報告、小論文專題研究等,內涵及形式各異,也孕育出截然不同的學生特性。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教科書以外的知識、態度及技能,並將其運用於未來生活情境。

此外,學生可依據自我的學習軌跡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紀錄個人學習的成長及反思,且成為大學入學個人申請的評分項目之一。學習歷程檔案是一種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能夠有系統地蒐集學生作品、學習過程和個人看法。有別於過去的紙筆測驗,大學端可以從中看見較多學生的個人特質、思考模式及能力發展等,而這項制度也讓學生從高一開始就要記錄自己課內外的學習,每學期彙整並上傳學習歷程檔案,作為未來申請入學與大學校系溝通的重要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走過新課綱的高中學子,幾個月後即將步入大學就讀,再過幾年也會投入勞動市場,對於各部門的人力資源產生重大影響。筆者認為,大學及各部門宜深入了解這波教改的運作,並對未來人力資源進行評估,重新思考選才及育才策略。

大學入學考試 以多元題型評量學生的核心能力

為了呼應108課綱的核心素養,大學入學考試的方式隨之改變。依據大考中心所公布的命題方向提到,考生應能將知識整合運用於日常與校園生活情境以及課程與學術探究。以語文科目而言,考生應能結合人文與自然,以生活觀察與經驗或課程學習,對文本擷取訊息、廣泛理解、發展統整解釋,並對內容與形式進行反思與評價;以社會科而言,考生應能對跨領域、跨學科的主題有所認識,並能了解這些議題的不同觀點或論述。因應此變化,各領域除原有題型外,更加入混合題型(包含選擇題型及非選擇題型的題組)及非選擇題型,藉此提升評量層次,強化對於學生統整、歸納、分析、說明、表達等核心能力之評量。

以110年試辦考試社會科的混合題型第50至51題為例,該題目提到有些人申請育嬰留職停薪遭到刁難或資遣之情形,而網路論壇的兩位網友對此現象提出不同看法。第50題選擇題主要測驗該情境中的勞資問題及其處理方式;第51題非選擇題則提供三張統計圖表,供考生選擇適合作為某位網友反駁的論證依據,並說明能據以反駁之原因。可發現學生須理解不同觀點,運用統整解釋和邏輯表達能力才能適切回答問題。換言之,大考命題越來越重視融會貫通,傳統上記憶背誦型的學習方式將不易因應新式考題。

108課綱帶給文官考選的啟示:「背多分」的另一條路?

因應教育改革的趨勢,國家文官的考選制度也有值得反思精進的空間。對於文官考選而言,大學入學考試的命題及評分原則尤為一項重要的觀察指標,特別是大考中心非選擇題的閱卷程序。依據大考中心的說明,閱卷須經過評分標準訂定會議、試閱會議及正式閱卷等流程控管閱卷品質,且依照閱卷的標準作業流程評改分數,並公布評分原則,其主要目的乃為確保大考評分的公平性與客觀性,也讓考生有足夠的資訊掌握答題技巧。對於同樣講求公平的文官考選制度,確實可加以研究並評估新型命題的可行性。

此外,在全球化下的時代,國家文官須面對急遽變遷的社會及新興議題,論及文官所需具備的素養及能力,以及考選方式實有重新評估之需要。接受108課綱洗禮後的新一批學子所具備的能力多元,透過現行考選方式是否能篩選出適合的人才?而新一批學子會不會反過來質疑偏向記憶背誦、背多分的文官考選方式?上述問題及反思,後續進行文官考選制度的檢討與修正時,建議可作為參考依據。